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钻石对话】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谁是骗局?
作者:    发布于:2021-06-25    文字:【】【】【

5月下旬,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发布的题为《人造钻石崛起 天然钻石业打响“保卫战”》视频获得了295万次的播放量,一夜间,目光似乎都集中在了“人造钻石”身上。其实,“人造钻石”这个称呼让很多培育钻石从业者有些许无奈,这场“保卫战”也并非今时今日才开始,自培育钻石“借道”走进天然钻石市场起,二者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



相对于这条消息带来的内容,大众消费者的反应更值得关注:“随着科技进步,钻石未来只会不停贬值!”“不知道钻石算不算世界上营销最成功的一种商品,明明也是碳的成分,只不过分子结构不同,硬度大而已。”“所以结婚我准备买这种大的培育钻石,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穷,天然的买不起大的。”从一些点赞数量较高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培育钻石并没有排斥心理,反而从价格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那么,培育钻石的出现及走进大众视野是否会为天然钻石带来巨大的危机?


为此,《中国黄金珠宝》杂志特邀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举行线上研讨会,共同探讨钻石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本次研讨会由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实验室顾问刘厚祥主持。

图片

线上研讨会现场


首先,我们来关注第一个议题:

有人说钻石是最大的世纪骗局,

那么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培育钻石,

谁是骗局?到底有没有骗局?


 

图片

广州钻石交易中心总经理梁伟章

梁伟章:我对所谓的“钻石是世纪大骗局”的说法非常反感。我认为说出这句话的人只是为了博取眼球,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钻石营销的成功所在。珠宝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钻石营销赋予了钻石情感价值,就这点我们应该感谢钻石的营销,因为他们为好的故事找到了匹配的载体,使人们能够寄托情感,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另外,我认为大家应该关注到钻石多年来在营销上的缺失。从戴比尔斯推出最佳供应商策略至今,整个钻石行业的通用营销已经缺失了21年。正是因为这种缺失,才使得一些声音趁虚而入,干扰了消费者的认知,也让钻石营销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图片

壹极炫珠宝(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栋

张栋:据我所知,“钻石是最大的世纪骗局”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批经营莫桑石的商家炒作出来的,与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并无瓜葛。我认为,他们之后也不会再继续炒作下去,这个话题会慢慢平息下去。


 

图片

七星钻石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宝林

成宝林:我认为钻石的营销是非常成功的,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营销手段都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图片

香港卓尔原创珠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勇

王勇: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才会有很多消费者被这样的话题引导。天然钻石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让消费者接受了结婚要买钻戒、钻戒代表爱情等一系列的认知,这都是市场推广的结果。目前,消费者对于钻石相关的产品认知还是相对匮乏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线、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和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消费者认知差距比较大。


不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从业者都应该和消费者真诚地沟通,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钻石的认识,积极对消费者进行推广,消费者才不会被这种话题牵着鼻子走。


 

图片

凯丽希培育钻石品牌总经理郭升

郭升:首先,我得先肯定天然钻石的营销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钻石是最大的世纪骗局”这个说法能被炒起来,说明它必然有可炒作的空间、可被攻击的痛点。


天然钻石在营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利用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买单的情况。通过人为制造的稀缺性,告诉大家钻石可以保值增值。但钻石真的这么稀缺吗?这其实是要视天然钻石的品质而定的。这才是天然钻石被莫桑石那一拨人攻击得最厉害的点。


 

图片

钻小星品牌创始人刘江疆

刘江疆:首先,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都是钻石,我认为当前有一股力量正在把我们割裂。“钻石是世纪大骗局”这个说法还是很危险的,等说完了天然钻石,很可能就会说培育钻石,所以我们必须提前预防。


其次,是不是骗局,需要深挖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属性和宣传是否相符,二是产品附着的情感价值消费端是否接受,三是产品价值和价格的背离度是否离谱。我认为,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各个角度的宣传都是比较真实的,其附加的情感价值消费者也都接受了,再加上它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程度并不离谱,所以从逻辑上看,这个说法就只是在博人眼球。随着消费者的认知不断丰富,这样的谣言也流传不了太久。



 

图片

Diamond Foundry品牌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杨

李杨:我觉得“钻石是世纪大骗局”这个话题会长久存在。


我们在和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觉得结婚一定要买钻石,尤其是女生,她们觉得这个钱应该花,追求的是一种仪式感。但大部分男生的反应是,钻石不值这个钱。人的观点很难改变,哪怕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教育。钻石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像一个文化符号,既然是文化符号,就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这非常正常。


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所有人的观念都转变过来。我认为,就是因为存在不同的观点,这件事情才变得有意思。戴比尔斯这样的行业巨头才会花钱去砸钻石品类的广告,其他不同的品牌也会打自己的广告,才会产生一种博弈。如果把这件事情争论下去,始终保持一个热度,不要让这个话题消亡,我反而乐见。


 

图片

钻石小鸟品牌总监许晓雪

许晓雪:“钻石是世纪大骗局”这个话题最早是在 2013 年出现的,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炒一下。2018 年炒得尤其厉害,那段时间也正好是莫桑石进中国的时间。


其实,任何一个奢侈品都可以被这样去说,因为奢侈品的情感价值和品牌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整个奢侈品行业、整个珠宝行业都应该被攻击。


对于我们而言,我觉得不必太过紧张,毕竟这个话题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得兴起多大的风浪。


 

图片

上海京华饰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鹏

吴鹏:我做了 18 年的天然钻石贸易,从来没觉得自己在卖一个骗人的东西,只不过最近几年,不管是终端消费者还是零售商,在强调钻石的保值性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因为培育钻石这样一个和天然钻石有着巨大价格差的新产品出现了。但不论是培育钻石还是天然钻石,与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相比,毛利率都低多了。这是因为整个行业的营销缺失。


作为天然钻石从业者,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来自于培育钻石的冲击,但是也无可奈何。只是希望大家能携起手来把钻石行业保护好,让每一个从业者都能够走得更远一点。


 

图片

广东熹钻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亚威 

李亚威: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天然钻石存在两点认知,一是爱情,二是保值。“钻石骗局”这种言论之所以有市场活跃度,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天然钻石保值这一认知有一定程度上的困惑,这种困惑主要来源于天然钻石变现渠道的缺失。同时,在变现价格上,也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该言论才会有传播的土壤。


钻石的美丽是无价的,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的经营者,都应该引导消费者关注钻石之美,而非钻石之价。那么,“钻石骗局”这个言论即可不攻自破。


在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市场发展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来自消费者的声音,因为无论何种言论,或是何种市场定位,最终都是由消费市场来决定的。


 

图片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实验室顾问刘厚祥

刘厚祥:天然钻石是大自然的馈赠,培育钻石是科技的结晶。我认为,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都对人的美好生活有价值,不存在“骗局”的说法。

近年来,天然钻石资源日见短缺,而市场对钻石的需求有增无减,培育钻石技术近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钻石作为爱的礼物和一种资产,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培育钻石作为科技进步的成果,不仅在美化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还在高速计算机芯片、航天航空、量子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1-2012 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蜀ICP备14014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