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国内知名黄金首饰制造商金凰珠宝爆出大丑闻,涉嫌百亿黄金造假,该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各界热议。
近年来,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黄金质押+保单”的模式融资,向金融机构提供Au999.9足金的质押物,进而实现在金融机构的融资。
截至目前,涉及金凰珠宝的仍有未到期有效保单和涉诉保单60笔,保险金额229.4亿元,涉及贷款160.65亿元,质押黄金标的83.03吨。
其资金提供方包括多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股份制银行等。据初步统计,目前涉及的金融机构达15家,未兑付的融资160亿,包括民生信托40.74亿元、恒丰银行38.94亿元、东莞信托33.7亿元、安信信托19.19亿元、四川信托18.1亿元。此外,多家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也被卷入。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今年2月东莞信托向法院申请对金凰珠宝抵押品展开清算,因后者2019年底信贷逾期兑付。不料,赫然发现本应是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标准金,竟只是铜合金赝品,令众人傻眼。
据公开资料,金凰珠宝是国内第一家进军纳斯达克的黄金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之一。造假案发酵一个月后,金凰珠宝(KGJI.US)宣布,公司已通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有意将其普通股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自愿退市。
此后,民生信托、东莞信托等已致信投资者,对金凰珠宝假黄金案做出回应,称维护投资者权益,正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保险公司履行对质押假黄金的保险责任。
而另一方,保险公司并不认账,中国人保财险直接回应称,根据合同约定,“假黄金”并不在理赔范围,不应承担200多亿的理赔。
近几年来,武汉金凰珠宝通过信托融资非常频繁,而2019年下半年开始,金凰珠宝涉及长安信托、东莞信托、民生信托等公司的多期信托计划均出现逾期,相关产品规模合计达数十亿元。涉事的多家信托机构遂提起司法程序,法院依法查封了金凰珠宝所质押的黄金。
2020年以来,金凰珠宝作为被执行人案件已达22次,累计执行标的额达102.57亿元,其中有多个标的被重复执行。最大的一笔执行标的达16.36亿元,公司董事长贾志宏持有的金凰系相关公司的股权也已被冻结。
而据财新调查,老贾一个月前就被公安带走调查,与他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公司的财务总监胡乔、金凰的金厂厂长及车间人员。
近日,也迎来第一张判决书——融资方长安信托和保险机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案终审裁定。
10月12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显示,支持一审判定。根据一审的(2020)陕01民初149号民事裁定,人保武汉分公司、人保需共同赔偿长安信托8.21亿元。
裁定书称,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为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审原告长安信托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人保武汉分公司、人保公司共同赔偿其人民币820857547.37元;判令人保武汉分公司、人保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等其为实现权利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据了解,目前,东莞信托和民生信托的案件处于延期开庭中。人保方面提出的东莞信托、民生信托、长安信托的管辖权异议均已被驳回。
有信托分析人士称,假黄金案给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合规风控管理应该落到实处。